近日,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长阳创谷的敦煌当代美术馆,年度大展《登临出世界》和观众见面,敦煌字库—敦煌遗书《法句经》隶楷首次应用于此次展览中。
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,是镌刻着中华文明基因的“活化石”。这批跨越魏晋至宋的珍贵遗存,涵盖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等多种书体演变轨迹,不仅见证了汉字书法从实用向审美的历史跃迁,更承载着古人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密码,为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时代特征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证资料。
据介绍,敦煌当代美术馆推动的“敦煌体”字库项目,以数字化转译千年敦煌遗书书法为核心,聚焦汉字书体演变的关键节点——隶楷之变,精选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《法句经》《成实论》《妙法莲华经》等不同时期典型写本作为母本,展开对海外敦煌写本的数字再生探索。这不仅是对书法风格的溯源,也是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,通过文献研究与数字技术的结合,为古老书法艺术注入当代活力,让敦煌记忆融入当下日常。
如何让沉睡在文献中的古老书法“苏醒”?这支由敦煌学专家、书法家、艺术家、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等组成的跨领域团队,在深度解析敦煌遗书书法笔法、结构、气韵的基础上,运用基于深度学习的风格迁移等前沿技术,对有限的书法样本进行精准拓展,构建起大规模、系统化的“敦煌体”字库。
团队负责人介绍,这种转译并非简单的复制,而是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前提下,实现了书法艺术从“文物标本”到“数字资产”的跨越,为敦煌书法的当代传播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,让千年笔墨在数字时代获得了“活态传承”的新生命。今后,该系列字体有望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、艺术展览、公共美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。
敦煌当代美术馆成立于2024年,由敦煌文旅集团有限公司、上海杨浦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、上海赋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发起,致力于以敦煌文化为基因,活化历史经典与传统。敦煌当代美术馆数字中心联合艺术家、学术与科技机构,通过数字复原计划、艺术作品数字化活化等,践行文化遗产数字活化,将“文物标本”转化为“活态文化基因”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)
51配资-实时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链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