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编辑 | 橙子
前言
2025年夏季,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天空不再平静,连续数日的空袭让这座千年古城失去了往日的宁静,也让伊朗深刻意识到,其老旧的空防体系早已难以抵御现代战争的打击。
尤其是以色列F-35I隐身战机频频突破伊朗防线,在短时间内摧毁了关键目标,令伊朗空军付出了惨痛代价,面对愈演愈烈的空袭和美国的介入,伊朗的军政高层开始重新评估其空军建设路径,酝酿着一次史无前例的转型。
种种迹象显示,中国制造的歼-10CE战斗机,正成为伊朗新战略的核心选项之一,这不仅是一场武器采购的交易,更是一场牵动全球格局的地缘博弈。
展开剩余87%F-35主导的空袭打醒伊朗,空防体系陷入崩溃
2025年6月下旬,伊朗迎来了空前严峻的军事挑战,以色列空军在美国支持下对伊朗展开密集打击,战火最猛烈之日,超过百枚精确制导弹药投向德黑兰及周边战略目标,其中不乏民用建筑和重要核设施。
福尔多核基地虽深藏山体,但也难挡钻地炸弹的攻击,爆炸的轰鸣震撼大地。
伊朗最引以为傲的空防体系,被这轮袭击打得体无完肤,多座机场跑道被摧毁,雷达站、指挥塔台陷入瘫痪,红新月会大楼等标志性设施也未能幸免,德黑兰的天空,彻底暴露在敌人眼前。
面对灾难性的损失,伊朗高层罕见展现出团结而强硬的立场,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誓言报复,美国和以色列将为侵略付出代价,伊朗军方甚至发出警告,或将对美军在中东地区的全部基地展开打击,并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能源运输要道。
不过喊话和愤怒并不能阻止现实的溃败,以色列的F-35I隐身战机以其几乎无法探测的特性,成功对伊朗的空军指挥节点、核设施和防空网络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破坏,几乎未遭还击。
其背后,是以色列完整的作战体系支撑:卫星导航、预警系统、电子战飞机与高效信息链相互协同,让伊朗的老旧装备形同虚设。
在这样一边倒的空战中,伊朗空军的米格-29、F-14、“虎”式战机等几乎无法升空应战,F-14战机更在地面遭到炸毁,伊朗真正意识到,仅靠堆积导弹或是老旧战机,是无法保卫领空的,空军体系更新,迫在眉睫。
伊朗转投中国战机背后,歼-10CE“猛龙”崛起
战争的打击推动伊朗做出转变,在过去数年,伊朗原计划向俄罗斯购买苏-35战斗机,可随着俄乌战争爆发,俄罗斯军工体系承压,苏-35的交付遥遥无期,与此同时,面对美以的联合打击,伊朗再也无法容忍时间的拖延。
转机出现在2025年7月初,伊朗防长纳西尔扎德访问中国青岛,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防长会议时,与中国高层展开了关于歼-10CE战机采购的初步洽谈。
据多家外媒报道,伊朗有意首批采购36至40架歼-10CE,未来或将扩展至150架,甚至网传总目标高达400架,尽管该数字被认为过于理想化。
为何选择歼-10CE?
原因不仅在于其物美价廉,更在于实战表现优异,就在2025年5月,巴基斯坦空军使用歼-10CE在印巴空战中大放异彩。
歼-10CE装备有先进的AESA雷达系统、霹雳-15远程导弹与霹雳-10格斗导弹,并具备强大的电子战能力,能够有效应对多类型目标。
而其对现代战场的适应能力,也让伊朗网友热议不断,有人建议伊朗不仅要买歼-10CE,还要同时引进歼-35隐身战机、空警-500预警机、红旗-19反导系统,效仿“中械化”的巴基斯坦空军。
但伊朗是否有能力支撑这样一套高端体系呢?
36架歼-10CE的价格约为15亿美元,若想采购150架以上并搭配完整的体系化装备,所需预算或超百亿美元,远超伊朗一年的国防支出。
因此,有可能采取“石油换军火”或是希望中方提供低息贷款支持,但这笔交易是否达成,不仅取决于伊朗的诚意,更取决于中国是否愿意打破中东地区的军事平衡,冒险挑战与沙特、阿联酋等重要能源伙伴的关系。
体系才是制空之本,伊朗现代化空军任重道远
歼-10CE固然先进,但要想对抗以色列空军的F-35I,仅靠一两种战斗机远远不够,现代空战已不再是“单兵对决”,而是一个系统工程,涵盖雷达探测、信息链传输、预警引导、电子干扰乃至卫星支持等多个维度。
以色列空军之所以能够轻松突袭伊朗,并不是单靠F-35I的隐身优势,而是整合了预警机、无人侦察机、地面雷达、数据链通信与精确弹药的一体化作战体系,F-35I作为“信息节点”,可实时将战场数据回传至后方指挥中心,实现先敌发现、先敌打击。
反观伊朗,其空防体系碎片化严重,技术标准混杂,设备多为俄式和国产混用,缺乏统一的数据链标准,信息传输滞后,即便采购了先进战斗机,但若缺乏支持的“力量倍增器”,也难以发挥应有战力。
伊朗若真想建立能与以色列抗衡的现代空军体系,就必须全面升级防空网络,包括引进空警-500预警机、红旗-19远程防空导弹、反隐身雷达系统、地面指挥调度网络,以及整合各类装备的数据链系统。
这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,不仅耗资巨大,对基础设施、人员培训、作战理念也提出了高要求,更现实的问题是,伊朗能否在被制裁的背景下持续投入资源建设这一体系?有无具备足够的工业能力和战场管理水平?
如果伊朗仍试图“用导弹换体系”,或在交易中继续追求苛刻的技术转让与付款方式,那么就可能再次错失历史性的转型机遇,想效仿巴基斯坦,成为一支完整的中械空军,不仅要有购买战斗机的决心,更要有整体战略转型的耐心和执行力。
结语
从被F-35痛击,到转向中国战机采购计划,伊朗空军的巨变反映出一个国家在危机中求变的急迫与焦虑。
歼-10CE战斗机固然是目前中国对外输出的顶尖装备之一,但对于伊朗来说,能否借此东山再起,不仅取决于飞机的性能,更取决于是否能构建完整、协同、现代的信息化空战体系。
在地缘政治不断变化的今天,任何一场军备采购背后都藏着不止武器本身的考量,更涉及大国间的利益权衡、地区稳定的脉搏走向。
伊朗想借中国武器实现空军重塑,既要展现足够诚意,也需赢得中方信任,若其真能从战略层面进行转型,那么“猛龙”腾飞,或许真能为其带来久违的蓝天。
信息来源:新华社《「特稿」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讲述“以伊停火之前”》
发布于:江西省51配资-实时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链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